7月11日,网投平台在CCE大楼706顺利召开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罗建泉研究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江峰教授,以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范林华教授三位著名专家,向与会者们展示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由张杨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周贵忠以及网投平台4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
罗建泉研究员的报告重点关注纳滤膜的分离选择性,指出空间位阻和静电作用对其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强调了膜电荷空间分布在带电溶质过滤行为中的重要性。他针对电荷空间分布提出了混合荷电纳滤膜的定义,并介绍了纳滤膜电荷空间分布的表征方法、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混合荷电纳滤膜的制备技术。他还以焦化废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纳滤分离为例,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在混合荷电纳滤膜制备、机理研究和应用探索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一报告为设计和开发用于特种分离的先进混合荷电膜提供了重要指导。
江峰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发展。他指出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通常导致能耗、药耗和碳排放的大幅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首次将硫歧化反应和硫歧化菌引入污水处理领域与矿山废水领域,通过颠覆性的革新发展,实现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可行的目标,为环境治理技术带来重要突破。
范林华副教授的报告则关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微塑料污染问题。他指出,微塑料可能本身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并能吸附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市政污水处理厂是微塑料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因为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微塑料,有可能进入水体和土壤。然而,污水处理系统在减轻微塑料对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现有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微塑料的去除,但它们在微塑料控制方面仍然相当有效。范林华副教授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一项针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三个污水回收厂进行的微塑料分布调查以及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去除效率的研究。
本次研讨会为与会者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让专家学者们能够共享他们在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会者们通过互动交流,讨论了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共同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